外用類固醇藥膏
醫生一定會開,是現今最可靠的療法,被認為是一線治療藥物。
但患者亦都最怕使用,因其副作用包括皮膚變薄,微絲血管擴張,出現皺紋,亦因如此,只可以作短暫使用,數天即止。在香港有兒童長期使用以至白內障。
外用類固醇藥膏有非凡常多種類,它們的強弱程度亦有很大分別。最弱的有 Hydrocortisone 0.5%,在嚴重患者身上使用還不如 baby lotion;最強的有 Clobetasol propionate。記緊不要過量或過度使用。
外用免疫系統調節藥膏
即是以 Elidel 為品牌的 pimecrolimus 及在香港常見以 Protopic 作為商標的 tacrolimus,二線治療藥物,標榜不含類固醇,是近十年來最有突破的新藥,其效果可以媲美類固醇藥膏,雖然售價貴,但因其沒有類固醇副作用而一度深受患者愛戴。
不過好景不常, 在 2005 年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(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, FDA)警告這兩隻藥膏有機致癌,命令要以「黑箱」警告包裝出售。使用者頓受打擊。
外用抗菌藥膏
患者痕癢難耐把皮膚抓破後,有機會受真菌癬菌黴菌細菌感染,這個時候就要出動抗菌膏,而通常都會混在類固醇藥膏一起使用。
口服類固醇藥
嚴重患者全身爆發,一枝藥膏跟本不足以應付,醫生就會開口服類固醇藥,如 prednisolone。效果快速顯著,通常一兩星期濕疹就會消失。不過其副作用比外用更有傷害性,而且有很強的反彈作用,即下次爆發會比之前更嚴重,所以有患者認為這是一條不歸路。
嚴重患者全身爆發,一枝藥膏跟本不足以應付,醫生就會開口服類固醇藥,如 prednisolone。效果快速顯著,通常一兩星期濕疹就會消失。不過其副作用比外用更有傷害性,而且有很強的反彈作用,即下次爆發會比之前更嚴重,所以有患者認為這是一條不歸路。
第二代:Cetirizine,經改良作睡眠作用大減,可以在日間使用。
第三代:Xyzal,據說副作用減少,不過臨床未能證實,而且售價較貴。
其實抗組織胺藥並不會消滅組織胺,而是減少有效神經末梢組織胺接受體(histamine receptor),有效接受體少了,痕癢也會減少。
口服抗生素
對於皮膚因抓破而損傷流黃水而受細菌感染發炎,抗生素就大派用場。不過大家知道亂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,所以切勿自己亂服。
注射類固醇
效果跟口服類固醇藥一樣,而患者可以更快得到舒緩。「打類固醇針」通常都在患者忍無可忍時才願意承受的。
照燈
紫外光燈如 UVB 同 PUVA,使用在嚴重患者,在香港不常用,因為本地流行「打針食藥」。